
編者按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國浩執行合伙人于寧杰在法治建設領域持續發力,不僅針對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還就專項政治逐利性刑事司法、檢察聽證制度等方面建言獻策。值得關注的是,其2024年的兩個議案也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展現了人大代表為法治事業不懈努力的擔當與作為。人民網進行了相關采訪報道。
“有些地區公共法律服務網絡不能有效覆蓋,有的地區過度依賴公益服務,甚至簡單地將社會服務公益化,對法律服務機構實施不合理的考核。”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律師協會會長于寧杰建議,加強財政保障,以提升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質效。

于寧杰介紹,他已經連續三年提出有關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為何如此關注?
“我們都知道‘基建’很重要,同樣的,依法治國也需要基礎設施來保障。”于寧杰作了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就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建”之一。
“去年我們做了一項調研,發現越到基層,公共法律服務越稀缺。”于寧杰認為,公共法律服務不僅“高端要上得去”,而且“基層也要夠得著”。為此,于寧杰圍繞加強部分地區的法律服務機構建設、增加基層法律服務的財政預算、政府和國企采購法律服務要向基層法律機構傾斜等方面提出建議。
履職多年來,于寧杰充分發揮自身法律專業優勢,深入基層調研,召集相關人士進行座談商討,提出不少法治建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于寧杰提交了有關開展趨利性執法司法專項整治行動的建議,希望對違法違規辦案的司法人員進行嚴肅追責,并通過“嚴禁制定刑事罰沒指標”“嚴禁違法管轄或不正當制造、利用管轄權”等措施來規范執法行為。
此外,訴訟程序的公開性是衡量司法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尺。經過各級檢察機關的實踐和探索,檢察聽證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規則體系已經初步建立。對此,于寧杰建議,在刑事訴訟法修訂中增加檢察聽證條款。“‘入法’不僅讓檢察聽證做法有法可依,也滿足了公眾對司法民主化的期待,是對全過程人民民主司法實踐的完善。”于寧杰說。

*2024年7月,于寧杰參與全國人大組織的調研山西法院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于寧杰2024年的兩個議案獲得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其中《關于加強法律咨詢服務公司監管的建議》引起司法部關注,司法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在起草相關規章,同時對法律咨詢服務市場亂象開展整治。另一個議案《關于規范管理破產管理人協會的建議》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全國人大財經委和司法部的同時關注,對破產制度的完善和破產實務的規范起到了推動作用。
(來源:人民網2025年3月11日發布,記者:劉寶琴)
媒體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