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身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國浩執行合伙人李世亮始終關注民情、回應民需。今年全國兩會,他將目光投向“銀發經濟”與民營經濟這兩大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巧用法治思維,深挖問題根源,力求破解痛點、疏通堵點。今天,讓我們追隨四川法治報記者的鏡頭,一同探尋他如何做好“連心橋”,當好“工程師”。


走訪養老社區和老年機構了解需求,深入鄉村一線調研“銀發經濟”現狀……2月28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律師協會會長、國浩執行合伙人李世亮表示,前段時間忙著調研,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將提交一份關于推動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成為了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僅影響著每個家庭,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李世亮介紹,他深刻認識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多次到山東、河南和四川省內各地走訪調研,分別就調動老年人再就業激情、開展知識培訓提高老年人技能,完善新業態從業人員社保費征管、社區老年助餐服務發展等方面提出建議,保障“銀發上班族”的合法勞動權益,推動探索構建多元化的“銀發經濟”體系,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經濟創新發展的‘主戰場’和‘源頭活水’,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李世亮長期關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和民營經濟保護領域,留意在日常工作和履職過程中發現的相關痛點、堵點、難點,然后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從中總結提煉共性問題和法治漏洞,為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做足功課。履職三年來,李世亮圍繞從國家層面統籌規劃推動天府中央法務區更好發展,在成都設立國際仲裁院,一體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法律服務及人才建設、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協同格局,構建全國統一且適合我國國情發展的預重整制度等提交了多項建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月17日,中央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近日,央行等五部門召開金融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提出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我將更加關注民營經濟立法,通過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上升到法律制度層面,強化法治保障,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營造更優的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李世亮表示,他將繼續發揮法律專業優勢,把人大代表的職責和所從事的法律工作緊密結合,聽民聲、聚民意、代民言,做好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當好法治建設的“工程師”。
(來源:四川法治報20250305期第01版,記者:周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