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隨著中華文化在全球“出海”,龍獅運動不再僅僅是華人傳統文化活動,正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目光。在馬來西亞,龍獅運動不僅深受民眾喜愛,更被正式列為國家體育項目。為此,國浩馬來西亞管理合伙人黃添成近日接受了馬來西亞媒體《星洲日報》的采訪,從體育法專業律師的視角出發,深入剖析了舞獅活動被納入國家體育項目進程中的挑戰,以及體育法為龍獅活動發展所帶來的多樣性。
瑪麗安全心全意投入于每一次的訓練和比賽。
她在14歲那年正式加入舞獅團,當時親戚朋友質疑她,身為一名穆斯林女子,為何要參加這類華人文化活動。
對她而言,這與宗教無關,舞獅團有去比賽,舞獅更多偏向于運動項目。
迄今參與30場舞獅比賽
她是瑪麗安,出身于印裔穆斯林家庭。在父母的安排下,她自幼兒園就開始接受華文教育,因此可以口操流利的華語,至今已參與過大約30場大大小小的舞獅比賽。
28歲的她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說,一開始,是比她年長一歲的哥哥,在朋友的帶領下,接觸到舞獅活動。
“我哥哥當時也是念華小,是他朋友帶他進入舞獅團,我才認識到舞獅這個活動。”
旁觀哥哥訓練被鼓聲吸引
瑪麗安憶述,每次哥哥去舞獅團訓練時,她都會在練習場外觀看,也漸漸被舞獅團的鼓聲所吸引,覺得整個舞獅活動很帥氣。
“我的哥哥有一天就問我,每次都去看他訓練,倒不如直接加入,那時舞獅團也是有女生。”
她說,就在中二那年,她正式加入雙溪威群樂體育會龍獅團,主要是負責二十四節令鼓的部分。
親友從質疑到認同
雖然在加入舞獅團的初期,曾遭親戚朋友質疑,為何要參加這類華人文化活動,但瑪麗安的想法是,只要父母不反對,她也不理會親戚朋友的看法。
不過,她表示,親戚朋友久而久之也了解舞獅活動,也開始認同她。
丈夫支持隨團出賽
目前從事定性分析領域工作的瑪麗安說,在中學那段時期,每當完成學校功課后,晚上就會前往舞獅團進行訓練兩個小時。
她說,父母的想法是,只要可以兼顧課業,那么就不會干涉她參與舞獅活動的訓練。
在結婚后,她還是繼續舞獅活動,只要家庭和工作上時間配合到,她都會隨團出賽。
直到當時生了大女兒,舞獅團的師父有詢問瑪麗安是否可以隨團出賽。
“我和師父說,現在不一樣了,有了孩子,需要照顧孩子,擔心無法全心全意投入于訓練和比賽。
“是丈夫鼓勵我,說舞獅活動是我的興趣,他可以幫忙照顧孩子,真的要感謝我的丈夫。”除了隨團出賽,瑪麗安也在2019年,考獲領隊資格,讓她在舞獅活動上,多了一份成就。
黃添成指出,在體育法下,龍獅活動的發展可迎來更多樣性。
黃添成:龍獅運動已納國家體育
在我國經歷數十年的發展后,龍獅運動不再僅僅是華人傳統文化活動,在體育法專業律師以及龍獅團體攜手合作下,龍獅運動在去年已被列為國家體育項目。
體育法專業律師黃添成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表示,在馬來西亞,一項活動若要被列為國家體育項目,就必須被納入1997年國家體育發展法令下。
他說,若該活動沒被納入在此法令下,那么在技術層面上而言,該活動在馬來西亞并不是體育項目,有關活動也無法在政府提供體育項目稅務減免方面受惠。
經過數十年后,龍獅活動終于被列為國家體育項目,這對龍獅活動的發展有非常重大的影響,會在體育界獲得更廣泛的認可,也有助于將龍獅活動的地位從傳統文化實踐提升為受人尊敬的體育項目。
黃添成指出,本身是于2019年才知道龍獅活動在當時并不是國家體育項目。
他說,當時有龍獅團體接洽他,尋求法律咨詢,而自那時起,他也開始關注龍獅活動的發展,并和龍獅團體一同爭取將此文化活動列為國家體育項目。
文化活動列國家體育多挑戰
在過去的數年,龍獅團體試圖說服政府將這項文化活動列為國家體育項目,在整個過程中,也面對了不少挑戰。
黃添成說,必須讓政府了解到,龍獅活動并非舞蹈,而是一項運動,且需要一定的雜技技能才能呈現出來。
“不了解龍獅活動的人可能會覺得,龍獅活動的呈現伴隨著‘咚咚鏘’,認為是傳統文化活動,但實際上,龍獅活動的呈現需要很多技巧,類似運動項目。”
他說,隨著龍獅活動如今已被列為國家體育項目,國家體育研究院和國家體育理事會能夠為龍獅活動的發展以及財政事務上,提供幫助。
他相信,政府可以在龍獅體育項目上投資,為龍獅運動員提供培訓,讓他們在各大賽事的表現保持世界級水平。
投資龍獅軟硬體助吸資
他也說,若政府投資于龍獅項目的硬體和軟體設施,將會促使其他國家的龍獅運動員前來我國進行訓練和演出,進而吸引國外投資。
黃添成進一步指出,在體育法下,龍獅活動的發展可迎來更多樣性。
“參與舞龍舞獅的人數以及訓練設施方面,都會得到提升,也會獲得分配給體育發展的資金和資源,這對于訓練費用、購買設備、組織比賽和支持龍獅運動員至關重要。”
他說,因此,隨著龍獅活動被列為國家體育項目,這意味著一件事,那就是這項活動的發展取得進步。
(下略)
本文首刊于星洲網:https://www.sinchew.com.my/news/20241016/nsl/6000486,發布日期2024年10月16日,報道:陳靜慧/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