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銀裝素裹的北大未名湖畔,在一整天緊張的專業學習后,51位國浩北大英才計劃(第四期)青年律師圍爐夜話,以書為媒,感受彼此,交流觀點,碰撞思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五位國浩“說書人”帶我們走進他們的閱讀海洋,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國浩福州合伙人張桂泰、國浩北京合伙人姚程晨主持了本場讀書會。
本書以新穎和獨特的視角,分析了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如何在晚清時期維持中央集權制度而沒有四分五裂,并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發展路徑。作者認為晚清時期清朝對內地和邊疆施行的一系列治理方式有三個特點,即地緣政治穩定,財政維持低水平平衡,以及逐漸形成的中華民族認同感,這三點為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度創造了基礎。最后,李文奇律師對作者筆下民國政權在向近代主權國家轉型過程中的部分觀點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夏商周三代之間的差異和朝代本身的面貌因為歷史久遠已變得模糊不清,而《翦商》這本書不僅為我們生動展現了這三代的歷史樣貌,還顛覆了我們對這三代的刻板印象,對商周更替的描述更是打破了歷史文獻中慣常的末代君王殘暴無德、新朝代明君取而代之的道德范式。本書以經典的“二重證據法”——對新進挖掘的甲骨卜辭、祭祀坑等考古成果的研究以及對傳世文件新穎但不失合理的解讀,將隱藏在歷史迷霧中殷商血淋淋的人祭制度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并通過刻畫周人“翦商”的緣起、過程及對殷商文明的掩埋,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殷周之變對于中華文明的轉型、延續的重要性。在陳杰律師的條分縷析中,大家了解到了電影《封神》中的祭祀的來由、伯邑考之死以及周公解夢具有權威性的緣由等等。
本書是季羨林老年時的隨筆,讓我們看到一位老人對歷史、人生、時間的思考。書中德國哥廷根十年的求學經歷、臺灣訪問時感受到老一輩的統一愿望等等,是季老先生對家庭和生活的解讀;隨筆中從1911年到2009年的近百年縮影,是一個老人對時間的理解。付洋律師分享了他讀這本書時的情景:那是一個午后,經歷了連續多日的巨大挑戰,他說服自己先“放下”,在辦公室靜讀這本書時,突然收到“挑戰已過,雨過天晴”的信息,豁然開朗。每次翻閱本書或者復盤工作和經歷的挑戰,總有新體會,就像在國浩的這些年,歲月從來不言,卻見證了所有的真心。
這本書收集了50余篇作者的文章,內容涉及作者的家世故里、成長足跡、生活百味,也呈現了他的育人之思、科教心得等。通過彭山嶺律師的分享,我們看到作者的成功固然有環境的影響,但更多的是靠作者在挫折中不斷的自我突破。另外,書中有許多關于人才培養的內容讓人受益匪淺,如:人生這場充滿變量的“超長馬拉松”,“起跑線”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從錢學森之問到創新人才培養,要鼓勵學生“唱反調”;“做學問”必須付出時間、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等等。
本書結合作者多年的讀佛心得,將《金剛經》深奧的道理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通過趣妙橫生的精彩闡述,讓讀者輕松讀懂佛經、感受佛法智慧,獲得來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覺中變得平靜、放松、喜悅和幸福。王致勇律師通過分享書中的經典語句,讓我們體會到無論是IPO過會的喜悅,還是投標沒有中標的失落,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讓我們知道,如果可以享受自己的努力,但又不執著于結果,才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書籍分享之后,是火熱的現場“贈書”環節。每位學員抽一個“姓名條”,憑“條”贈書。贈書時的握手,鑒賞贈言時的私語,以及拿到贈書后的喜形于色,都讓瑞雪中的這個冬夜、博雅塔下的這個教室格外溫馨。
“雪中何以贈君別,唯有青青松樹枝?!痹跁憬欀?,在心靈互動中,在歡愉團聚中,大家帶著收獲的知識與感悟,迎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從北大燕園走向更廣闊的世界。